大学生串胡同,邀请老住户一起打卡胡同里的各种大门。最近,“门楼中的印记”主题打卡活动在西城区西四地区开展。
9时30分,北建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雳带着学生和胡同里的居民从西四北头条开始逛胡同。一门、一瓦、一砖、一墙,都成了“景点”。“大家看,这种门叫如意门。一般普通百姓家都是这种院门。”陈雳站在队伍最前面,站在门口讲建筑细节,“您看,这门簪正面又叫簪头,一般会雕刻四季花卉,比如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讨一个四季顺遂平安的美好寓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天推门回家,但仔细端详自家大门,一些在四合院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还是头一回。
“您看门下方,也有看点。”胡同里几乎处处有讲究,陈雳一路走一路说,“门边的这是抱鼓石,古时候象征着这家住户的门第等级。”
住在西四北六条二号的居民王跃接过话茬儿:“咱老北京常说的门当户对,其实门当就是抱鼓石。”
一上午,围绕着胡同里各式各样的门,一群人聊得绘声绘色。街道志愿者李阿姨笑着说:“我在胡同里住了几十年,第一次听人系统地讲讲胡同里的各种门,感觉特别有意思。”
陈雳说,最近两年,他和学生们系统整理分析西四北街区的人文遗踪,分类整理了该街区现存符合传统形制特征的209处门楼。未来还将深入挖掘这片街区的文化底蕴,运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互动体验模式,邀请胡同居民走进“生动”的历史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和冠欣 实习记者 何蕊
流程编辑: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