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泾镇新凯二村,年近古稀的卞兆龙和常永林因常年坚持为民服务而“走红”,居委会为其成立“常便民”工作室,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治理志愿队伍中。
(相关资料图)
热心肠的“能工巧匠”
新凯二村是松江区大型居住社区之一,社区内老年居民多、租户多,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不同人群间需求也各不相同。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新凯二村成立了第一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卞师傅和常师傅原本是业委会的成员,本就热心肠的两人早就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社区更美好。加入志愿者队伍后,两位师傅“一发不可收拾”,自此开启了他们“美化小区环境,服务居民”的道路。
卞师傅不善言辞,但有手工天赋,在他带领下,志愿者和对手工艺感兴趣的居民一起为社区独居老人制作了中国结、香包等小礼品,为老人们带去温暖。此外,他还用奇思妙想创作出多幅烙铁画、麦秆画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
平时进出小区,入口处的花坛泥土暴露,影响社区整体环境。如何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保证美观?偶然间,一个废弃轮胎的出现让卞师傅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
在居委会帮助下,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齐心协力,收集了共计30余个废弃轮胎。随后,在卞师傅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发挥创意,为轮胎们“穿”上五彩的“新衣”,并将这些彩绘轮胎作为“花盆”,将各色花卉种于其中。相较于传统补种麦冬的方式,“轮胎花盆”显得新颖又美观,“花环状”的轮胎也寓意着“护花使者”。
一次,常师傅在小区内步行街修补椅子时,居民章老伯忍不住抱怨道:“小区里广场舞的音乐声太大了,家里孩子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了。”为了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作息,同时保障社区老阿姨们的娱乐休闲,常师傅和卞师傅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他们在小区内寻找适合的废弃模板,尺寸测量、木板切割、定制黏合,一个“降噪神器”——音响收纳盒最终诞生。通过将小型音响放入木盒,缩小音乐扩散的范围,从而改善小区内广场舞产生的噪音。
“常便民”工作室成立
随着创作物品的增多和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两位师傅的工具材料无处放置,最初利用的半间杂物间早已无法满足日常的创作生产。
居委会在得知两位师傅的窘境后,主动为师傅们寻找空间,开辟出工作室。2020年4月,“常便民”工作室正式成立。虽然环境较为简单,但两位师傅却很开心,“终于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了!”,常师傅实在地说:“工作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帮大家多做点事。”
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坚持着“常便民”,这不仅是他们的工作室,更是他们为社区奉献的服务理念。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以两位师傅为榜样,加入到社区治理的志愿队伍中,其中包括居民刘高山、王盛荣。他们主动加入常便民工作室,分别为居民提供磨刀、缝纫等服务。“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老爷叔们尚且有如此热情,我应该多向他们学习,多为社区发挥我自己的力量。”王盛荣说道。
每到便民服务日,居民们总是有序地来到摊位前排队。缝纫师傅踩着缝纫机的“唰唰”声、理法志愿者利落地剪刀翻飞、磨刀摊位前金属摩擦的“锵锵”声……社区里热闹又温情。“头发剪好,人也精神,感觉浑身也轻松了,老开心额!”阿姨们喜笑颜开。
后续,新凯二村将持续深化 “常便民”工作,升级服务体系,针对小区不同人群开设专场服务,让社区居民朋友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讯员:辛思进供稿
编辑:陈燕